近日,華中農業大學園藝林學學院茶學系茶葉加工課題組在學術期刊《環境污染》上在線發表了研究論文。該論文研究了茶樹葉片細胞壁結構,尤其是細胞壁果膠甲酯化與其累積氟的關系,為茶樹葉片累積氟的機理提供了新思......
在植物整個生命過程中,根尖不斷分化發育,形成的根系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礦質元素,參與植物與生物或非生物信號的互作,并起到固定植株的作用。但是,人們對植物根系的發育及與環境互作的分子機制還知之甚少。對于......
近日,一項模擬研究顯示,到2050年,由于人類為滿足未來的食物需求而開墾土地,全世界近90%的陸生脊椎動物物種都可能會失去部分棲息地。但是,采取積極的政策,重視糧食生產的方式、地點和種類,可以減少這些威脅,同......
亞洲水塔究竟有多少水?21日,記者從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獲悉,經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初步估算,亞洲水塔中的冰川儲量、湖泊水量和主要河流出山口處的徑流量之和超過9萬億立方米。青藏高原及周邊高山......
自然科研旗下《科學報告》18日發表的一項氣候變化及地質學研究表明,一直到約5900年前,也就是提洛爾冰人(即“冰人奧茨”)出生不久前,海拔3000米到4000米的阿爾卑斯山峰頂可能都是無冰的;當時,新的冰川正開始形成。......
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黃建國團隊與國內外同行,利用過程模型等方法,揭示光周期促進春季樹木木質部發育的機制。相關研究12月15日以Letter的短評論文形式發表于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與基于模式植物如擬南芥等......
日前,農業農村部長江辦會同生態環境部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交通運輸部長江航務管理局等長江流域管理部門聯合發布《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及生境狀況公報(2019年)》。這是首次由多部......
“納米比亞海洋保護”組織的專家15日表示,今年10月發生在該國沿海的大量母海豹及其幼崽死亡的原因已查明,確認“涉案”海豹死于饑餓。該組織的海洋生物學家諾代·德雷爾說,上述海豹的樣本檢測表明,它們并非死于有......
“21世紀,我們已經從單一的固體地球科學走向了地球系統科學,青藏高原與極地將會是地球系統科學理論創新的一個策源地?!苯?,在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等單位主辦的第二屆“高極......
據國外媒體報道,生命依賴于水,但水也能分解DNA和其他關鍵分子。那么,最早的細胞如何解決這一悖論?2021年2月18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將有一艘飛船進入火星的大氣層,它將啟動著陸系統和空中吊裝機動結構......
從安第斯山脈到地中海盆地,地球上的一些地區與其他地區相比,擁有大量的物種。像亞馬遜雨林這樣的動植物多樣性的“熱點”,新物種也會選擇在這里形成嗎?為了尋找答案,科研人員正站在缺氧的高山、炙熱的沙漠......
據國外媒體報道,最近一項針對近1300種不同鳥類的基因研究表明,相比生物多樣性豐富的區域,物種較少的區域能更頻繁地孕育出新物種。自然資源并未均勻地分布于全球各地,比如南美洲安第斯山脈就生長著各種獨特的......
北京時間15日凌晨,南美洲將迎來一次日全食。這是2020年最后一次日全食。那么,日全食是什么?天文愛好者應該在哪里觀測日全食?如何觀測這次日全食呢?當月亮運動到太陽和地球中間,月亮、太陽、地球剛好在一條......
氮素是蛋白質與核酸等生命體的基本組成元素,參與植物的生長發育、物質合成與代謝等一系列生物學過程??諝庵械刎S富,但植物不能直接利用。當前,農業生產主要通過大量施用氮肥來提高作物產量,人工合成氮肥不......
前些天,一個大新聞幾乎刷屏了朋友圈:奮斗者號成功坐底馬里亞納海溝,坐底深度10909米,是我國載人深潛器新的深度紀錄!?。▓D片來源:中科院)隨著深潛器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才逐漸發現,茫茫深海之中......
澳大利亞海洋學研究所科研人員確認,一條生活在西澳大利亞州海岸附近的81歲斑點笛鯛是世界上已知最長壽的熱帶珊瑚礁魚。相關論文發表于新一期德國《珊瑚礁》雜志上。澳大利亞海洋學研究所在一份報告中說,該機構......
國際非政府組織“全球碳計劃”11日發布報告說,初步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范圍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了7%。該組織認為,這主要是因為新冠疫情期間人們乘汽車和飛機旅行減少,在疫情結束后預計排放量會回升。這份報......
青藏高原及其周邊景觀復雜:有草甸、雪山、沙漠、湖泊、草原、森林、農田……豐富多彩的生態系統孕育了各種奇特的動物。其中有一類動物,你能看到影子,但不一定看清楚容貌,這類動物就是蜥蜴。如果從四川盆地......
據外媒報道,雖然我們可能已經很好地了解了地球表面的地形,但對于海底則完全是另一回事。據稱人類對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也要比對海底的了解要多,為此,科學家們正在開發各種各樣的技術來幫助填補這一空白。其中一......
12月10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來自該所等國內外單位的研究人員首獲青藏高原中南部新生代地層年代序列,他們測定青藏高原中南部倫坡拉盆地古高度年代為4000萬年前小于2300米,2600萬年至2100萬年前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