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各國“探火”都計劃七八月升空?
2020-07-08
目前,計劃在7—8月擇機發射的美國“毅力號”火星探測器和阿聯酋“希望號”火星探測器已進入發射“倒計時”。而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的發射也備受關注。不久前,中科院院士、航天科技集團科技委主任包為民接受央視記者采訪時透露,今年7—8月,“天問一號”將進行發射。
這場多國登臺的“探火”大戲讓人拭目以待。
在窗口期發射,省時省力省錢
包括中國在內,今年計劃“探火”的國家不約而同將火箭發射日期選在7—8月,這是為什么呢?
“今年7—8月是火星探測‘窗口期’?!敝袊茖W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空間天氣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劉勇表示,火星和地球幾乎在同一軌道面圍繞太陽公轉,地球公轉周期為1年,火星公轉周期約為2年。如果在環形跑道上讓地球和火星進行一場賽跑,發令槍響后“慢吞吞”的火星大約每兩年會遇上地球一次,此時兩行星距離最近。在這一時刻前后,從地球發射火星探測器,能讓人類“探火”之旅的“趕路”時間更短、所攜燃料更少、成本更加低廉。
然而,即便是這最短的飛行距離,探測器仍要經歷一場“長途旅行”。
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研究員張偉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火星距離地球最遠約4億公里,最近也要約5600萬公里,以我國此次將要發射的火星探測器為例,需要飛行200余天才能到達遙遠的火星。
探測器“趕路”期間,地球和火星始終相對運動著。因此,探測器飛行軌道設計里頭藏著大學問。
“火星探測器往往沿著地火之間的霍曼轉移軌道飛行?!眲⒂抡f。
霍曼轉移軌道由德國物理學家瓦爾特·霍曼提出,是一種變換航天器軌道方法的統稱,途中只需兩次引擎推進,相對節省燃料。
劉勇指出,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后,先在地球附近加速,進入橢圓形的霍曼轉移軌道慣性飛行,不需耗費自身所攜燃料;等到達火星附近“剎車”減速,最終被火星捕獲。這就要求探測器發射時,火星和地球的相對位置必須提前計算好,使得探測器的霍曼轉移軌道能夠與火星公轉軌道在某一時刻相切。兩軌道的切點就是探測器將被火星軌道捕獲的空間位置,這一特定時刻就是探測器真正投入火星“懷抱”的時刻。
結合地球、火星的公轉周期,以及軌道設計的相關內容,科學家通過詳細周密的計算得出,在地球上每隔約26個月是發射火星探測器的最好時機,“窗口期”由此而來。
如果錯過今年7—8月這次“窗口期”,下次火星探測的好時機只能等到2022年。例如,歐洲空間局(以下簡稱歐空局)與俄羅斯航天局合作研發的火星探測器原定于今年7月發射,但因疫情及其他技術因素影響,不得不推遲到兩年后發射。
目的地相同,“趕路”時間不一
如果翻閱歷史資料就會發現,即便國際上歷次火星探測幾乎都沿著霍曼轉移軌道飛行,“趕路”時間卻有長有短。
美國發射的“水手4號”火星探測器,從距離火星1萬公里的高空處拍攝并回傳了第一張火星表面的照片。這張充滿了隕石坑的照片當時震驚了科學界。該探測器于1964年11月底發射,1965年7月中旬飛越火星,時隔8個半月。
與“水手4號”同一系列的“水手9號”則在“趕路”途中費時較少。該探測器于1971年5月底發射,同年11月中旬抵達,成為人類派往火星考察的第一顆人造火星衛星。飛行時間僅5個半月。
隨著時間推移,后續發射的火星探測器飛行時間反而有增長趨勢。
據此前《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此次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計劃飛行7—8個月。當然,還有時間更長的“探火”之行。如1975年美國發射的“海盜1號”,耗時10個月駛向火星;2013年印度發射的“曼加里安號”,耗時11個半月才進入火星軌道。
目的地相同,為何“趕路”時間不一?
劉勇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火星探測器飛行時間相差較大,除了工程實際中火箭的運載能力和火星探測器本身的質量以外,還有兩方面因素。
其一,地球、火星的公轉軌道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正圓軌道,因此即便二者距離最近時,這一最近距離也有長有短。同理,如果不是同一年“窗口期”發射的火星探測器,其飛行距離也略有差別,飛行時長自然也會有所不同。
“每一次‘窗口期’火星探測器飛行的距離不等,下一次探測器飛行距離最短的‘窗口期’在2035年,這在天文學上被稱為‘火星大沖’?!眲⒂抡f。
其二,飛行時間也與飛掠、環繞等不同的探測目標有關。飛掠火星只需靠近即可,相當于“一日游”,旅途中驚鴻一瞥,拍下幾張照片,揚長而去。環繞火星則需要在特定時刻“剎車制動”,進入火星軌道成為人造火星衛星,相當于“深度游”,此后扎根在火星周圍,直至生命終結。因此,當探測器以環繞火星為任務目標時,其所攜帶的燃料更多,變軌相對復雜,飛行時間也相對長些。
除了飛行時間不一外,火星探測作為一項系統工程,還有很多耐人尋味的科學問題值得探究。正如劉勇所言:“航天工程是人類的科技極限挑戰,具有極高的風險性。期待我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圓滿成功?!?/p>
火星魅力讓“探火”大軍日益壯大
國際火星探測始于20世紀60年代。90年代以來,火星探測迎來又一高潮,相關科研任務進行得如火如荼,包括美、俄、日、歐、印等國在內的“探火”大軍日益壯大。截至目前,火星探測任務已實施40余次,其中美國20余次,蘇聯/俄羅斯實施次數緊隨其后,日本、歐空局和印度也分別進行過“探火”任務?;鹦趋攘χ?,可見一斑。
那么,各國為何對火星如此“鐘情”?
“火星是太陽系內與地球特點最為接近的行星,是人類未來移民的首選地?!?張偉表示,火星上的重力約為地球的2/5,具備較稀薄的大氣——大氣成分為95%的二氧化碳、3%的氮氣、很少的氧氣和水汽等,且可能存在水資源,通過合理改造有希望成為未來人類可以駐留的地外生存空間。
“再者,火星探測的科學價值十分突出?!眲⒂略诮邮芸萍既請笥浾卟稍L時如是說。
是什么原因導致火星失去了水?它怎樣從一個藍色星球變成現在一片荒漠的紅色星球?其大氣、環境是如何演化的?火星的今天有沒有可能就是地球的明天?這些都是科學家們想要通過相關探測去解答的問題。
此外,張偉指出,火星探測是涉及眾多高新技術領域的系統工程,要解決軌道設計、自主姿態確定與控制、著陸導航、熱控制、輻射防護、遙操作與遙分析、深空測控通信等技術問題,能夠帶動系統工程、自動控制、能源、材料、通信、遙感等眾多領域的迅速發展,也是一個國家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體現?!霸趪H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火星探測已成為目前及未來很長一段時期國際航天大國競爭的主要‘競技場’?!睆垈フf。
更多科普新聞 ......
科技百科
科 普
- 獸醫獸藥
- 水下工程
- 稅收制度
- 通信設備
- 統計公文
- 土木工程
- 維修電工
- 味精工業
- 文物鑒賞
- 物業電工
- 銑工計算
- 線損管理
- 鞋楦設計
- 煙草工業
- 鹽業產品
- 冶金產品
- 液壓技術
- 印刷科技
- 用電管理
- 油墨技術
- 軋鋼技術
- 粘接技術
- 照明設計
- 制漿造紙
- 制冷空調
- 制鹽工業
- 智能建筑
- 作文論據
- 《詩經》
- 白酒釀造
- 草莓栽培
- 初中地理
- 初中化學
- 初中歷史
- 初中生物
- 初中數學
- 初中物理
- 初中英語
- 初中語文
- 初中作文
- 大豆栽培
- 動物免疫
- 番茄栽培
- 福壽財神
- 高中地理
- 高中化學
- 高中歷史
- 高中生物
- 高中數學
- 高中物理
- 高中英語
- 高中語文
- 高中作文
- 谷子生產
- 光穩定劑
- 國寶春秋
- 果酒生產
- 焊接材料
- 河蟹養殖
- 核桃栽培
- 花卉栽培
- 黃瓜栽培
- 黃酒釀造
- 簡明焊工
- 辣椒栽培
- 梨樹栽培
- 林業育苗
- 籠養蛋雞
- 綠色食品
- 綿羊飼養
- 名家信札
- 牧草貯制
- 奶牛養殖
- 農業科技
- 葡萄栽培
- 慶陽香包
- 全像八仙
- 全像關公
- 全像媽祖
- 肉羊飼養
- 如來佛祖
- 生活禮儀
- 生態農業
- 實用膠印
- 食品安全
- 食品發酵
- 獸醫用藥
- 樹莓栽培
- 陶瓷花釉
- 甜瓜栽培
- 五金工具
- 西瓜栽培
- 小麥生產
- 煙草栽培
- 冶金選購
- 一地多收
- 櫻桃栽培
- 油畫修復
- 玉米栽培
- 園林綠化
- 月餅生產
- 雜糧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