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地質調查史

    廣西二疊紀地質調查歷史悠久,自丁文江(1925,1928)最早研究二疊紀地層以來,朱庭祜(1928)、樂森(1929)、馮景蘭(1928,1929)、張更(1929)、李殿臣(1929)、李捷(1933,1935)等進行了廣泛的路線地質調查。葛利普(1929)研究腕足類,李四光(1928,1929)研究廣......查看詳細>>

標簽:廣西二疊

第二節 項目的由來和經歷

    20世紀80年代末(1989年),根據地質礦產普查形勢的發展,原廣西壯族自治區地質礦產局批準開展“廣西二疊紀沉積相與有關礦產研究”項目,其任務是:綜合分析資料,開展區域巖相古地理和沉積相調查,探索控礦條件、分布規律,為沉積、層......查看詳細>>

標簽:廣西二疊

第四節 區域地質概況

    廣西地處中國大陸的南部邊緣。區域構造屬二疊紀岡瓦納板塊東北邊緣,黃汲清稱謂的喇叭狀古特提斯構造帶的東段(圖1-1);王鴻禎等(1984,1986)曾把特提斯構造劃分為南、中、北三帶,并指明海南島是典型南特提斯動物區。董寶林等(19......查看詳細>>

標簽:廣西二疊

第五節 廣西二疊紀的沉積地史演化

    廣西二疊紀的沉積地史演化可分為3個時期。1.早二疊世紫松期—隆林期與石炭系為整合部分平行不整合接觸,以寬緩的碳酸鹽臺地為主,臺地上展布不規則型的臺盆,標志著北西向和北東向斷裂活動的孕育;隆林初期在桂西北的南丹六寨......查看詳細>>

標簽:廣西二疊

上石炭—下二疊統

    (一)開闊臺地相沉積組合1.宜山馬腦山—烏龜嶺馬平組剖面(統一編號55a,下同)(據《中國石炭—二疊系界線》,丁蘊杰、夏國英等,1992,部分化石簡略)剖面位于廣西宜州城北,宜州中學后山坡(公路西側)馬腦山,向北經烏龜嘴至烏龜嶺(圖2......查看詳細>>

標簽:廣西二疊

中二疊統

    (一)潮坪-碳酸鹽緩坡-臺地相沉積組合貴州荔波撈村—廣西南丹仁廣中二疊統剖面(25)(1∶20萬南丹幅,1968)剖面位于南丹縣北東約28km仁廣村東。坐標E107°45′,N25°10′。上覆地層:上二疊統合山組(P3h)灰色中—厚層似鮞狀灰巖,含燧石。底......查看詳細>>

標簽:廣西二疊

上二疊統

    (一)陸相-濱岸海陸交互相-碎屑陸棚相沉積組合欽州大直圩彭久剖面(165)(1∶20萬小董幅,1974)上二疊統彭久組(P3p)>5042mP3p4段>1640m18.淺灰、灰綠色中層—厚層狀粉砂巖、泥質粉砂巖夾硅質巖、礫巖。含腕足類Oldhaminasp.,植物Gigantopter......查看詳細>>

標簽:廣西二疊

上石炭—下二疊統

    (一)馬平組(C2P1m)馬平組廣泛分布于臺地區。為灰、淺灰色夾深灰色厚層—塊狀夾中層狀生物屑灰巖、砂屑灰巖、藻屑灰巖、核形石灰巖、泥晶灰巖、白云質灰巖、白云巖的組合。發育平行層理、正粒序層理及縫合線構造。產豐富的......查看詳細>>

標簽:廣西二疊

中二疊統

    (一)棲霞組(P2q)該組廣泛分布于碳酸鹽緩坡、孤立陸棚臺地和臺地區。巖性總體為深灰、灰黑色薄—中厚層狀生物屑泥晶灰巖、泥晶灰巖夾泥質灰巖、荷葉藻灰巖,普遍含硅質團塊、條帶。珊瑚丘、荷葉藻丘、風暴巖、次風暴巖較普遍......查看詳細>>

標簽:廣西二疊

上二疊統

    (一)合山組(P3h)該組出露甚廣。主要分布于桂西、桂西南孤立臺地區;桂中河池、宜山拉浪、柳州、馬山、都安忻城至上林喬賢、賓陽新賓一帶之碳酸鹽緩坡,及橫縣那陽鎮、謝圩、百合鎮,延安鎮那蒙、新城村一帶之孤立陸棚臺地區。......查看詳細>>

標簽:廣西二疊
科普知識
有在线黄片视频|天天操天天操天天操|日韩A片精品视频大全|外国一级免费大毛片